美国农产品哪些需要配额,碳交易流程?
全球的碳交易市场可分为三类:
跨国区域型:如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国家型:如新西兰碳排放交易市场(2008年启动)、瑞士碳排放交易市场(2013年启动);
小区域型(一国内):如美国的加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中国的7个试点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广东、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交易,谁交易?如何交易?
交易标的:分为碳配额、碳信用两类。一类是碳配额,即分配给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额度;另一类是碳信用,即,减排项目企业(包含新能源发电等)其主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能量、但不产生碳排放,这个量可以单独核算并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称之为碳信用,具体类型包括CDM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CERs、JI机制下的ERUs、以及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CCERs),等等。国际上配额、碳信用的交易量均较大,我国7个交易试点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配额,CCER也有零散交易。
交易主体:控排企业、减排项目企业、金融机构等。1)控排企业获取当年的配额后,若实际产生的碳排放量小于配额量,则多余的配额可以出售给其他控排企业;2)减排项目企业即碳信用的出售方,可以将核算、认证后的碳信用卖给控排企业;3)金融机构等,可参与期货等衍生品的买卖,利用价格的波动赚取投资收益。
交易过程。1)在试点区域,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为政府免费发放,配额量根据企业历史的排放量确定,未来每年发放的量逐步降低,以达到减排约束效果;2)控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需要雇佣独立第三方的机构进行碳盘查;3)多余的碳配额在各个交易所匹配交易。我国的7个试点交易所,目前暂不可跨区域交易碳配额。
猪肉进口流程?
(一)国外需确认的资质
1.首先要确认进口国的肉产品我国是否允许进口。
2. 寻找联系国外牛羊肉生产企业,获取其企业资质,产品数量、质量,贸易结算方式及付款方式。(二)国内资质1. 国内的收货人要有进出口权,有进出口权同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食品或农产品的进口、生产、经销或代理等内容,注册资金应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包括500万元);
2.国内收货人需要是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国内肉类收货人资格备案;
(二)国内资质1. 国内的收货人要有进出口权,有进出口权同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食品或农产品的进口、生产、经销或代理等内容,注册资金应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包括500万元);
2.国内收货人需要是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国内肉类收货人资格备案;
4.在当地卫生部门进行食品经营类备案;5.首次进口应办理进口口岸商检备案(有效期两年);
6.国内收货人还需要有商务部颁发的“自动进口许可证”;
7.上述手续具备后,即可以和国家制定的肉类冷库签订仓储协议,因为肉产品都是冻柜运输,所以要在目的港/口岸找一家在商检局备案过的冷库,签订冷库协议书;8.最后,清关的报关行也要有报肉类食品的资质;
9.商务部或商务部下属商务委员会会给予配额,如果无法申请下来配额则可以租赁配额。
具体操作流程:1、首次进口到中国,须提供国外牧场在中国认监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备案号,如无备案,则无法进口,详见《境外肉类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名单》。
2、进口代理商需提供产品批次号,原产地证,卫生证,无木包装证明,提单,箱单,发票,合同,货物随附相关单证及海关认定需要的其他文件;
3、国外供应商发货(整柜或散货;进口海运多由国外直接负责至国内口岸)。
4、海运至国内码头(到港后,船公司会有到货通知书给到客户)。
5、到船公司换单(凭到货通知书,提货委托书)。
6、做报检、报关资料(凭海运提单、装箱单、产品说明书等其他所需资料)。
7、报检(根据产品的监管条件,依商检局要求办理相应检验检疫)。
8、商检查柜(如申报产品检验检疫不符,可能导致重新做检,删单重报)。
9、报关(凭提单、入境货物通关单,报关申请单等或产品监管要求所需其他文件)。
10、海关受理(如海关所需文件不齐,不受理退回补齐资料)。
11、海关审价(接受申报价格通过或海关指定货值或海关系统查询价格磋商等情况)。
12、出税单(关税税票、增值税票)。
13、交税(客户公对公网上转账、客户到指定银行交税、客户委托我司代理交税)。
14、码头提柜(交清船公司费用,提柜)。
15、海关查柜(如申报产品不符差等,可能导致退单、删单重报等)。
16、顺利通关、放行、运输至指定地点,客户卸货,还柜到码头。
17、货物入冷库或直接转运至需求地。
什么是纺织品配额?
纺织品配额是指我国与对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欧盟、挪威、土耳其)签订的纺织品协议中具体规定了每一协议年度准予进入该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的类别和数量。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纺织品被动配额,简称为纺织品配额。1.纺织品及服装的国际贸易实行的是背离关贸总协定自由贸易和非歧视原则的政策, 它通过双边或多边的纺织品协议来规定纺织品的国际贸易。这样做起因是美国及欧共体的 发达国家认为一些国家(即所谓的“低成本供应者”)的低成本商品大量进入扰乱了他们 的市场。在这些国家的推动下,由关贸总协定主持签订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及 “国际纺织品贸易协定”等一系列协议,使发达国家限制进口有了依据。这种限制是通过双边协议来实现的。
2.对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加拿大、欧盟、挪威、土耳其。在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协议中具体规定了每一协议年度准予进入该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的类别和数量。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纺织品被动配额, 简称为纺织品配额。
3.按照世贸组织议定规则,全球纺织品配额于2005年元月1日期取消。
最近有一些媒体人在讨论美国的大豆猪肉牛肉和奶农等农产品?
关于美国的农产品,特别是大豆,不仅是媒体人在关注,可以说很多行业、甚至是大街小巷都常能听到讨论。究其原因,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影响阶段,我国对原产自美国的大豆、小麦、牛羊肉、淀粉、豆油、花生油、黄油、砂糖、奶粉、面条、饼干、面包、咖啡等产品进口加征25%的关税。从加征关税的清单可以看出,多和农业、生活必需品息息相关。
从农产品来看,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大豆品种了。我国国内大豆消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85%以上,其中早些年大多来自于美国,2012年之后巴西产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美国大豆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2017年我国进口的美国大豆数量约3285万吨,占全年总进口量9554万吨的34%。从市场供应节奏上来看,二、三季度更多的是南美进口大豆供应,美国大豆与中国秋粮同处于一个维度,上市期也大概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原本进入四季度之后将是美国进口大豆作为主要供应来源了。
而届时,美国进口大豆在加征关税之后,将失去竞争力,在意味着国产大豆将迎来利好行情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内大豆及豆粕供应量将可能下降,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上涨。对于农民来说,收益或将因为价格上涨而增加;对于市场上需要购买的大豆相关产品,以及饲料中豆粕成本的提高,也将会使得居民的支出增加。
对于猪肉等来说,虽然我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肉比重不大,去年约7%左右,但同样的会对价格构成一定的传导。由于我国消费市场需求庞大,对一些进口产品的采购受限,可能会使得产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价格上涨,进而抬升进口成本。而这些,对于媒体来说,无论从生产端,还是民生等方面,都是新闻热点。
关于【美国农产品哪些需要配额】和【碳交易流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