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如何发展分销渠道,传统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行业受到了电商互联网的冲击。未来,线下与线上零售将深度结合,再加现代物流,服务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构成未来新零售的概念。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将结束,纯零售的形式也将被打破,新零售将引领未来全新的商业模式。但是传统企业因为固有的运营模式影响,在向互联网的转型过程中,都会经历很大的阻碍。转型的成功与否,有时甚至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老板,所以,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板,在新时代、在这个互联网大势所趋的社会,绝对不能不懂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所以说想要转型,首先得学习,其次抓管理,请看具体介绍。
首先要加强学习。一是你要学习网络知识,重点是营销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这就涉及到知识的培训。二是你要在培养机构的选择上极为注意,擦亮眼睛,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现在市场上虽存在很多专职于服务互联网转型的机构,但大多教授的知识并不系统。营销是一门大学问,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而同时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机构却少之又少。三是你要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比如移动营销、营销理论、扁平化营销、百度霸屏、论坛营销等等,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你最终的失败,所以要慎重而为。其次要注重管理。一是抓会员管理,传统企业都是以经营商品为主,而新零售是以经营顾客为主,走“以人为本”路线,顾客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为他提供最好的,这是个中心思想。二是要进行线上渠道的开辟,新零售要把线上线下完全融通,结合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实体店的体验优势。这里不建议你去平台开网店,可以用来客智慧门店,做一个自己的线上商城,想怎么发展自己定。三是要有大数据思维,根据顾客的静态数据和消费数据,建立用户画像,做好精准营销,才能提高转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也要与时俱进,转型是必然的,变革就意味着重生,获得新的活力,但棋看三步,每步都得慎重,不然会万劫不复。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但为什么现在农民种地很少使用了?
近些年,经常有人抱怨市场买来的水果蔬菜,“菜没菜味”,“水果也没以前甜脆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家那里种地施肥主要是以农家土杂肥为主,用的基本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积攒的人粪和猪牛羊等动物粪,再不济也是家里烧柴剩下的草木灰等。那时候地很肥,不论是庄稼作物还是瓜果蔬菜,长得又好、病害也少,地里的菜很鲜很嫩,园里的水果个顶个的又脆又甜! 近20年以来,从单质化肥再到复合肥,农民种地施肥基本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化肥,农家肥基本不见了踪影。长期偏施或者过施化肥,不仅使地里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减少,而且使团粒结构遭到破坏,耕地酸碱度失衡、土壤板结一年比一年严重,甚至地里连蚯蚓都成为难以看见的稀罕物。这样的土地土壤状况,又怎么能长出好作物? 作物又哪里来的口感和品质呢? 据数据显示,当下我国很多地区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足0.05%,而在日本,只有有机质含量高于3%的土地种出的农产品才仅仅被允许上市销售!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差距?! 大家都知道,经过腐熟发酵的农家粪肥其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优质有机肥,磷、钾、硼、锌、钼、钙等大中微量营养元素既全面又丰富,尤其其中富含的腐殖质和有益微生物菌群,对疏松土壤、增加土地通透性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可能你也许存在疑问:既然作为有机肥的农家粪肥具有这么大好处,为什么现在的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少见了呢?
以我的认识来看,不外乎以下四个原因:
一、农村环保治理的原因近些年来,国家对环保的治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农村也不例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一系列工作的实施推进,各级层面对农村环保问题都加大了管控力度,恶臭熏天、蝇蚊纷飞的人畜粪堆更是管控的重点,在这一点上确实极大的限制了农家肥的生产和使用。
二、农家粪肥来源大幅减少二十多年前,每家每户都是瓦房土院,基本家家户户多多少少的都会养殖一些猪牛羊鸡等家禽牲畜,它们的粪便一般都被作为肥料用到地里使用。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大平房、小洋楼,里里外外不是水泥就是瓷砖, 为了干净没有人原因再搞养殖,除了专门搞养殖的有粪便来源,其他农家粪肥的来源基本断绝。
三、使用化肥经济上更划算农家粪肥的发酵腐熟过程既繁琐又麻烦,虽然肥效长但见效慢,而化肥购买后即可使用,同时入地肥效也快,在用工成本越来越贵的今天,大部分农村的壮劳力都在外打工,无人也没有人在愿意去费工费力的弄农家肥,而且农村留守的也基本是无劳动力的老弱妇幼,与化肥相比,农家肥显然失去了性价比,几乎所有的农户在种地施肥上都选择了直接使用化肥。
四、使用成本高是根本因素在农民不愿用农家粪肥的众多原因中,成本问题是个根本。现在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农家粪肥抛开腐熟发酵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不算,即便有现成的农家粪肥,需要用三轮车或者拖拉机往地里运转,仅一车的运转费用最低也得七八十元,如果加上运输和撒施入地的费用,使用一车农家粪肥的费用就要过百元。这成本账算下来,其实不比使用化肥便宜多少,而且还既操心、又肥力,谁还愿意用。
农产品电商怎么去推广运营?
很多人做农产品电商都失败,原因是懂农业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又不懂农业。
从前那些卖淘宝或者京东产品的人进来做农产品电商的思维,就是有工业品的思维来做非标品。而真正的的农民去做农村电商,思想往往过于简单,觉得只要价格实惠就能打出名气。殊不知电商平台的运作才是最花钱,最考验能否成功的根本所在。
案例分析。我认识一个做农村合作社的,他为了推广他的土豆。设置了9块9包邮在淘宝上面。这个价格等于说是一毛钱不挣。如果算人工的话,甚至是亏损的。当然,必须要算人工,所以说它就是亏损的。他以为哪怕不赚钱,可以卖个几百单刷一下人气也算是好的。
谁知道,想象和现实往往是有区别的。这样低的价格在淘宝上根本就卖不动。他瞬间就傻眼了。本以为很简单轻松的淘宝原来这么难搞。后来又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请教专家,怎么卖农产品。相关的运营高手告诉他要刷单子。于是他就每天出着广告费才能卖出去。广告费一停,单量立马就下来了。最后三个月砸了15万,立马就不吭声了。
本地供应链。真正想把一个农产品做电商做好,肯定还是以本地供应链思维为核心。不要想着一边自己要打造品牌,一边还去给别人当供应链。做自己该做的,不要什么都想挣。很多地方缺的并不是农产品。而是缺少农产品整合的供应链。意思是把过去的代办公司升级为供应链体系。实现更为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农产品运作。农产品保鲜、农产品分拣、农产品包装、农产品配送以及成本控制等等,都是考验这个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如何传播分享?除了在我们的朋友圈儿去推广自己家乡的农产品以及招募代理之外。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平台,例如今日头条放心购,包括邀请一些知名的网红大咖到你的家乡体验考察。并洽谈合作推广。
还可以上门寻找一些知名的或者一些农产品生鲜连锁进行供应。你付出的努力在哪里产出的结果就在哪里。
国家新政为农产品品牌指出新出路?
谢谢邀请!
应该来说,打造农产品品牌是国家农业政策一直比较重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品牌化、产业化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可是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却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的产业化政策基本上只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或者根本就不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因为政策要看规模、看到现有的社会效益,看到比较明确的预期,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稳定可靠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有一定的农产品品牌基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首先要在政策上下功夫,研究好政策规范,按照政策的要求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同时积极了解政策动向,这种文件会经过政府农业部门逐级下发,当地农业部门也会下发申报文件,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申报。
另外,因为政策扶持的品牌数量非常有限,总体目标是优中选优,所以也要做出自己品牌的特色,比如生态农业方面,或者是在当地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收益,在脱贫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一定要与主管部门操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