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国际农产品城在哪,宋集镇的商丘市宋集镇?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沙西村、贾楼村、大邓楼村、沙东村、张楼村、颜集村、林河村、刘辛庄村、陈瓦房村、周庄村、侯楼村、陈各村、吴庄村、半塔村、赵楼村、宋集北街村、于庄村、李合六村、马店村、何庄村、半楼村、韦庄村、南街村、宋东村。
作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州名镇”,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些金字招牌,并于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成为一颗镶嵌在商丘南大门上的耀眼明珠。
发展状况
一村属两州,官司打到了尚书省
据考证,在唐朝,宋集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村南属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村北属宋州谷熟县(今虞城县谷熟镇)。因为这个村庄地处古涣水南岸,又是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很快这里成了物资交流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当时,两地的州官看到此处是一个风水宝地,都想把它占为己有。但是,争来争去,谁也没有争出结果,这个村庄成了“两不管”的地方。后来,两州达成协议,以此村庄东西大路为界,路南属亳州谯县,路北属宋州谷熟县。这样以来,有油水的事都来争,扯皮的事都不管。随着集镇的发展,村庄的归属问题越来越突出,两个州的州官为了争抢这个地方,官司一直打到尚书省(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最后经尚书省裁定,这个村庄归宋州谷熟县管辖。宋州州官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并为了表明这个村庄的隶属关系,就正式把它命名为宋集,意思是宋州的集镇。
1954年6月,谷熟县被撤销,宋集划归商丘县;1958年改为宋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宋集乡;1988年撤乡设镇。
寻求突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因为林河酒厂的存在,宋集镇曾经辉煌一时。而今,宋集镇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是因为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
2003年,宋集镇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切入点,制定了10项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对新上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通过环境招商、政策招商、网上招商和以诚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使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宋集。安徽井中集团通过实地考察,最终投资3500万元在宋南工业园投资兴建了商丘市清德酒业有限公司;江西万年锦红建材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锦红彩瓦厂;亳州第二造纸厂投资1000万元为万里造纸厂扩建了万吨生产线。
2003年,中韩合资企业中振箱包厂在宋集镇落地生金,这是宋集镇外出务工人员邢振民从韩国引资的企业。韩国老板提供资金、技术、销售,邢振民负责提供场地、务工人员、企业管理等。中振箱包厂已初具规模,拥有员工120人,高级设计师4名,日生产箱包5000只,全部箱包销往韩国。
宋集镇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种鸡养殖、饲料药品生产、养殖技术服务的“鸡司令”。2001年,宋集镇沙沃刘村青年农民张学习筹资1000万元建立了正德基农牧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实行了产供销一条龙,已拥有5个种鸡场、1个孵化场、1个饲料厂、1个兽药经营部,产品远销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江西5省20多个城市。刚开始,正德基农牧有限公司的资金不足300万元,资金已超过3000万元。资金雄厚了,企业主动给养殖户赊销鸡苗,提供饲料、防疫、技术指导,带动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该镇依托“发挥优势、综合发展、培养特色”的工作思路,发展新基地,形成大规模。该镇已形成沙沃刘、宋北养鸡专业村,宋东养猪专业村,马店养羊专业村,范庄养牛专业村,养殖户有3000多户。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兴起,为农民致富奔小康装上了加速器,为畜产品的流通架起了直通桥,为宋集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铸造了宋集镇辉煌的今天。该镇相继被评为“商丘市发展民营经济二十强乡镇之一”、“商丘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商丘市民营经济项目年活动先进乡镇”。全镇拥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300多家,发展私营个体经济1364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780人,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100人。
逆境奋起,从打工者到管理者
32岁的孟伟,是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2001年,他怀揣50元钱挤上了前往温州的列车。没有任何特长的孟伟,在温州当过保安、服务生,在某港资企业做仓库管理员的一次经历令他终生难忘。当时,他到公司高级管理员工作的写字楼找洗手间,一名主管竟呵斥说:“你是什么人,也到写字楼上找洗手间!”孟伟默默地走了,但却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成一技之长,干成一番事业!从此,孟伟自学市场营销专业,终于获得了大专文凭,应聘到另一家港资贸易公司。由于业务出色,他逐渐晋升为总经理助理,工资待遇由开始的每月3000元上升到1万元。
孟伟没有满足现状,他向总经理建言在家乡投资办厂。2005年,经过考察,这家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宋集镇创办了商丘市创新瓶盖厂,孟伟担任总经理。创业之初,孟伟既当老板,又当员工,拉货、送货,他都抢着干,3个月内体重下降了4公斤。遇到困难时,他也想过放弃,但一咬牙还是挺了过去,该厂拥有员工110名,日生产瓶盖20万个。
孟伟说,2007年下半年,该厂拟投资1500万元建一个集彩印包装、酒瓶、酒箱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
开挖干渠,还两地居民和谐情
前不久,宋集镇和亳州市芦庙镇签订了一个合同,合同规定宋集镇永久性租用芦庙镇某村的土地,用于开挖豫皖干渠,从而解决豫皖两省人民60年来的排水纠纷问题。
多年来,由于地势较低,每逢汛期来临,宋集镇和芦庙镇交界处就会形成大面积积水,积水沿洪山庙沟排向下游亳州地界。亳州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允许宋集镇群众往下游排水,致使积水无法排出,形成水患,大面积农作物被淹死,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为此,两地群众经常发生冲突、械斗,积怨延续了60年,影响了几代人的正常生活。
两省排水纠纷的问题,引起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在宋集镇历届领导的努力下,豫皖两地群众相继开挖了团结沟,整修了洪山庙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解决了部分排水问题。
该渠横跨豫皖两省,连接我省境内的洪山庙沟和安徽省境内的杨大河,是宋集镇盐店村的排水要道。开挖豫皖干渠,不仅解决了豫皖两地排水问题,还为两地群众修建了致富渠。前不久,两省当地的群众共同在豫皖干渠旁立下了“连心渠”的牌子。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在哪?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严格地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正因为有所谓的城市的原始的形态,所以对发展到什么程度能称作城市仍存在争议,目前曾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有湖南的城头山古城,以及浙江的良渚古城等。
一、湖南的城头山古城城头山古城起始于公元前 4500 年,起初仅是一个拥有“环壕土围”的聚落,到约公元前 4000 年城头山遗址进入大溪文化阶段,其土墙规模进一步加大,城内面积扩张到 5 万平方米,与世界上的第一座古城耶利哥面积相当,其年代则比黄河流域最早的西山古城(约公元前 3300—前2800年)还早了至少700 多年。
到约公元前3300—前2600年的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头山古城占地面积达 15 万多平方米,城内面积扩大到8.8万平方米,城墙也由生土墙改为夯土墙,城外有35米宽的护城河,城内有用烧好的土铺成长约 30 米的道路遗址。
城头山遗址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古城的荣誉,在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城头山遗址以“中国最早的城市”被制作成大型模型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
二、浙江的良渚古城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城址,良渚文化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300年—前2000年,分早、晚两期。早期时间跨度从约公元前3300年—前2600年,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到约公元前2600年,与良渚文化进入鼎盛阶段,在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出现了一座面积约 290 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的史前城址,其面积不仅超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城址,甚至在印度河文明最大的城市摩亨佐·达罗(约 260 万平方米)之上。
良渚古城的城墙底宽 40—60米,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宽的城墙,在古城中心的莫角山巨型台址高 8—10米,面积有32万平方米,这是同时期世界最大的土台,在土台上有着面积达3 万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上有成排的直径为0.9—1.5 米的大柱洞,被认为可能是宫殿或神庙遗址,其周边还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三座小型的二级土台。在莫角山遗址北部有“王陵”之称的反山墓葬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玉器最多的豪华墓葬。在良渚古城外西北部塘山还建有延绵20公里的大堤,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防洪工程之一。
(良渚宫殿)
有没有大型的公共建筑工程历来被视为城邦与和聚落的重要区别之一,因为大型的公共建筑工程的建造和维护需要组织大量非农业劳力者进行强制劳动,而要存在大批非农业劳力只有在农产品拥有足够剩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且只有政府部门才能组织征召劳工从事这样大规模的建设活动。良渚古城古城的大型公共建筑证明了其已经是一国之都,目前良渚古城遗址已经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还原图 (图片源自网络)
总评虽然上海世博会上将“城头山古城”作为中国最早的城市,而且从年代上看,城头山的古城时间更早,不过严格来说,像城头山这类遗址只能算是“有城无市”的大型防御性聚落,与现代定义的“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承担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的地理实体”的城市仍有较大区别。而良渚古城已确定为是一地方王国的都城,所以良渚古城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商丘睢县哪地方姓贾?
中原水城”、任长霞故里——睢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棉油百强县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睢县地处豫东平原,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辖8镇12乡,总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80万。 睢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才辈出。自秦置襄邑,宋改拱州,元称睢州,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墓、唐代无忧寺塔、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圣寿寺塔、明代袁家山、清初汤斌祠和睢杞战役纪念馆等众多名胜古迹令人留连忘返,涌现了清初著名廉吏汤斌、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任长霞、多哈亚运会划艇冠军刘海涛等一批杰出人物,这里留下了大文豪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足迹,传为千古佳话。 睢县资源丰富,生态优美,风景秀丽。睢县北湖,是一颗文化与生态相得益彰的中原明珠;睢县有“中原水城”之美誉,是一座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北湖湖面阔达4500多亩,是东起微山湖、西到西安,沿陇海铁路两侧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是省级旅游风景区、河南省皮划艇训练基地。1994、1995、1996年连续三年在这里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2007年7月份又成功举办了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和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情系中原水城”大型文艺演出,使北湖在人们的心中增强了更加美好的记忆。 睢县区位优越,设施完善,环境宽松。东临京九铁路,北倚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郑(州)--永(城)公路等4条省道穿境而过,县乡村道路交织如网,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睢县加大了城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修建了睢州大道、凤城大道、世纪大道、中心大街、振兴路、拱州路、古襄路等城市干道,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温州商贸城、深圳贸易广场、凤城家俱广场、东方建材大世界、凤城中心农贸市场、凤凰城建材家居超级市场、烟草物流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睢县正成为豫东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流基地。同时,牢固树立“发展至上,投资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外来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一站式、一条龙投资审批服务体系,“尊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有中宇国际、金华晟元、鑫山实业、浙江金大、远大房产等外来企业集团投资睢县。 传承文明,沟通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睢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80万人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加快推进三个跨越(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跨越、农业大县向特色大县跨越、文化小县向文化名县跨越),强力实施四大战略(改革开放驱动、工业城建拉动、旅游产业带动、科教文化推动),发展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纸制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北湖旅游、劳务经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原水城---睢县,这个具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之称的昔日秦王赢政梦凤之地,如今已焕发出其独特的水城魅力,“中原水城”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睢县,一个日新月异、活力四射的开放宝地,一个海纳百川、客商心动的投资高地;一道天蓝水碧的灵秀胜境,一处天人合一的家居乐园;一颗八方通衢的璀璨明珠,一方凤凰来仪的希望田野;一片满载机遇、正在升腾的热土!她正奏响时代发展的强劲乐章,期待与您携手共创明天的灿烂辉煌!睢 县 地 理 睢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境域在东经114°50′~115°12′,北纬34°12′~34°34′之间,西距郑州市160公里,东至商丘市60公里,东邻宁陵县,南接柘城、太康县,西毗杞县,北靠民权县,东西宽约33公里,南北长约41公里,总面积919.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972公顷。2000年辖城关、周堂、平岗、潮庄、长岗、西陵、蓼堤7镇和阮楼、尤吉屯、帝丘、董店、涧岗、城隍、尚屯、榆厢、匡城、范洼、后台、孙聚寨、河集、白庙、胡堂、河堤、白楼17个乡,548个村民委员会,1171个自然村,全县总户数184870户,总人口778003人。 睢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年降水量701毫米,年光照2236小时。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是睢县气候的主要特点。睢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属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发展农业条件优越。睢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可开发水资源总量为2.92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量为1.4267亿立方米,地表水年降水总量为6.232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可达0.85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惠济河、通惠渠、蒋河、祁河、小温河、涧岗沟、申家沟等,主要湖泊有城湖,面积达266.7公顷,是省级名胜景区。 睢县拥有较多的历史遗迹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1993年3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睢县为历史文化名城。据记载,睢县在夏商时期辖于豫州境内,周末属宋国,城邑在承匡(即今日的睢县匡城乡政府所在地),秦统一中国后,开始于此地置县,初建县城于承匡。由于该地处于黄河下游,水灾连续不断,形成城池外高内洼,终被黄水淹没,后移县于襄陵附近,故名襄邑县。宋崇宁4年(1105),由于襄邑与汴京形成了拱卫之势,升为拱州。金朝又因城外有睢水河流过此地,而更名为睢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睢县。睢县境内遍布历史文化遗迹。仰韶、龙山、商周、汉化文化遗址遍布全境。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夏、商、周三代,这里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产生并活跃着一批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历史名人。〔夏〕相因后羿带兵进逼,曾逃经今睢县的帝丘(帝丘原因帝喾之墓葬于此而得名)。商的首领成汤任用奴隶出身的伊尹做右相,帮助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伊尹曾多次“游寓”此处《睢州志》。东周顷王之子姬班,史称匡王,当时分封地辖今日的睢县,并在此地筑城,国号有待于进一步考证。除此之外,商汤灭葛发生在今睢县城北。〔商〕太戊在位75年,病死后葬于内黄(多方资料印证属睢县城隍乡黄园村)。〔商〕文丁出兵征伐岛夷,半路上受到盂方(今睢县尚屯乡梁庄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伐讨盂方得胜。商、周之后,历史上著名的首乡会盟(前665年),齐桓公为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曾在今睢县周堂乡乔寨村附近的首止城会鲁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诸国君,并请世子姬到会,借以向周惠王示威。葵丘会盟(前651年),鲁僖公会周之宰孔、齐桓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诸国君会盟于葵丘(旧属睢州,今分辖于民权县)。盂地会盟(前639年)宋襄公单车会楚成王、陈穆公、蔡庄王、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等八国诸侯会盟于盂(今睢县尚屯乡梁庄附近),要大家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另外,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战役也发生在睢县这片土地上。例如:泓水之战,泓水是当年楚败宋师的古战场(故道在今睢县南),泓水之战是毛泽东称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遗笑千年的战例;大棘之战(公元前607年春),郑国公按照楚国的命令攻打宋国,两军在大棘(今睢县南15公里)对垒,大战数日。春秋末年,历史上著名儒学家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到过匡王城,并被匡人所围,闹了一场虚惊,中国词典里的“临危不惧”一词便由此事产生。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道学家庄周曾长期隐居此地多年,死后葬于襄牛地。明嘉靖《睢州志?陵墓》栽:“庄周墓在州东南3里(即今日旧城湖东南3里阮楼村附近),遗封隆然,世传为庄周墓,今没于河”。睢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量的铮铮之士、佼佼之才,无不与睢州有所联系。其中,被列入世界名人的有黄帝、帝喾、孔子、庄周,还有唐宋八大家的苏轼。据史料记载,还有最早在此地建国筑城的匡王姬班和一心想称霸中原的宋襄公。汉时有经邦济世之才庚宣明,北朝有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宋有身兼工部、礼部二尚书之郭瓒,有父子连科双状元张去华、张师德。元有单朝阳、单守阳、单元阳兄弟三近士。明有理财大家李洳华、爱国将领袁可立。清代中原名儒、朝中重臣汤斌等。目前,睢县境内已被明确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2处,其中国保1处(北宋建造的圣寿寺塔)。省保5处(龙山期周龙岗文化遗址;商周期乔寨文化遗址;明袁尚书出资兴建的吕祖庙;清汤斌奉旨贤良祠)。市保4处(匡王城旧址及残存城墙和陵墓;建于隋唐时期的无忧寺塔;建于元代的东关清真寺;革命先烈姜郎山创办的贫民夜校)。县保13处(睢州明清一条街;建于清末的基督教堂;宋襄公陵;驼岗;恒山汉墓群;大成殿;西关清真寺;西陵汉墓群;梨岗汉墓群;残存的宋代城墙;睢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闫家祠堂)。
这两天火辣辣的供销社是什么梗?
供销社,呼唤中的归来
一根扁担、一辆小车,推进来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推出去山楂柿饼、珍贵药材,一碗热腾腾的杂烩菜、两个大蒸馍,或是一碗泛着油星充斥着香味的肉丝面,都是老人们对供销社的回忆,盼着吱吱吜吜的小车响声、想着三毛钱就能热乎乎地过上一回年的日子、或许早已成为历史,然而供销社留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回忆,更承载着供销社人的担当与使命,它的回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一天也不能动摇,“民进国退”的风声过后,“蒜你狠”、“豆你玩”还没有完全过去,又有多少果子烂在了果园枝头,有多少土地撂荒无人负责,有多少种树砍树的情景剧还在上演,有多少流转了土地的企业跑路走人,还有多少“坑农”“害农”的假农资、假技术推广仍屡禁不止,所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组织体系主导农村经济,因而国家下大力气扶持供销社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农产品有好收成,却卖不上好价钱,其痛点在哪儿?无外乎一是没有规模、没有深加工、没有工业化、没有品牌化而导致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销售渠道不畅,中间商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使得老百姓赚不了钱、消费者不少花钱;三是盲目地扩大规模、无序地流通造成了生产的过剩;四是农民在经济大潮中仍然是弱者群体,无法与市场相抗衡。所有这些都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组织化的体系建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是供销社回归的必然。
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怎样种地的问题、如何实现农业工业化的问题、如何以新的形式代替旧的传统农业的问题,而所有这些,政府需要一个能抓得住、用得好、靠得稳、能放心的,全国上下左右融通的组织,这个组织无疑就是供销社,通过供销社的回归,培养一大批新型的职业农民及农业经理人,领办一大批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大计划、大流通、大调控的生产销售平台,恢复重建“一村一社”,集商品销售、农产品营销、社会化服务于一身,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综合服务弱化问题,是时事在呼唤供销社回归。
关于【商丘国际农产品城在哪】和【宋集镇的商丘市宋集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