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台湾现阶段的经济怎么样?
台湾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是开发非常晚的。明代以前台湾的主要人口仍是处于原始氏族部落时代的高山族人,直到明清以来随着来自祖国大陆的汉人大批迁入后才使宝岛得到了初步开发。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郑氏政权归顺中央政府。从那时起清政府对台湾一直行使有效管辖长达212年。在郑氏政权和清政府统治时期台湾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
台湾本土的高山族人在与汉人接触之前维持着一种原始的刀耕火种生活模式。从大陆来的汉族移民把台湾大量未开垦的荒地开发成为农田。19世纪的台湾已由过去人烟稀少的荒岛变成了物产丰饶的宝岛。1895年清政府在《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日本统治时期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经济政策在榨取台湾廉价的粮食与原料的同时推销日本的工业产品。
这一时期以甘蔗、稻米为中心的商业性农业飞速发展,但由此产生的利益多被日本财阀垄断。上世纪30年代日本为将台湾建设成为自己南进政策的跳板而推动以军需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台湾由此开始向半工半农的社会过渡。到了1939年台湾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台湾的近现代工业体系就是在这一时期打下了基础。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得以光复祖国。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逃台湾后形成的两岸分治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国民政府迁台后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台湾的社会经济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行财政整顿、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实行土改。在1948年占台湾耕地77.6%的63.3万公顷耕地掌握在国民政府和地主手中,而88.3%的农户仅占有占22.4%的18.3万公顷耕地。50年代初国民政府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使相当一部分农民获得土地。
这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对封建土地关系的变革为台湾民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1950年代中期台湾开始利用从大陆迁移来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美国提供的外部援助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这一时期正值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的时期。台湾为吸引外资而出台了诸多优惠措施,因此得以逐渐成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加工基地。
经过50年代两次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后台湾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实现了初期工业化。1965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后不少后勤军需品就在台湾生产。这一时期大量的美国订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台湾投资2094亿元新台币对交通运输、重工业、能源项目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这一时期的台湾与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台湾缺乏资源、外汇、技术,但劳动力却充足且廉价。60年代台湾当局鉴于这样的情况在经济上采取出口导向政策。1965年开工营建的高雄加工出口区是亚洲第一个加工出口区。1969年台湾当局又设置了楠梓、台中两个加工出口区。从1979年到1988年台湾产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换代。1980年12月15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1986年台湾积体电路公司成立。
如今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台湾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台湾的半导体和电子制造业是全球数一数二的。2017年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总产值达810亿美元。这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韩国。台积电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芯片制造商。目前台积电已超越腾讯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还有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富士康也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旗下的高新科技企业。此外台湾的精密机械也是全世界排得上号的。
2014年台湾机床产品出口额位居全球第四。台湾还具备全球最完整的TFT-LCD面板技术。除了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之外台湾的娱乐产业也比较发达。长期以来日本动漫、韩国影视剧以及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几乎瓜分了亚洲流行文化市场。台湾娱乐产业曾诞生过潘玮柏、周杰伦、SHE等知名艺人。台湾的流行文化一度曾在祖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风靡一时。
台湾还是一个农业大省。台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很适合发展农业。台湾农业的发展曾为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2019年底台湾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为1.77%。台湾对外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热带水果、毛豆以及各种海产品。目前台湾的“精致农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台湾农民种植的番茄亩纯收入接近2万元;台湾农民种植的草莓亩收入可达到20万元。
台湾的旅游观光业也是一大支柱产业:2013年大陆赴台游客突破287万人次,2014年大陆赴台游客为398.72万人次,到了2015年大陆游客赴台更是达到415万人次。当然除了大陆游客之外每年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台湾。这些赴台观光的游客在台湾当然要吃喝住宿,所以又带动了台湾的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总体上台湾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娱乐产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台湾的几大支柱产业或多或少都遭遇了一些挫折。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两岸关系的波折导致大陆游客赴台人数明显减少。2019年末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台湾的旅游业更是大受打击。疫情期间台湾80%的旅行社都处于半歇业状态。除了旅行社之外与之相关的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也都受到冲击。从2021年3月1日中国大陆方面宣布禁止输入台湾省的凤梨。
2022年8月2日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大陆方面宣布暂停从台湾输入百余项农产品、水产品。继旅游服务业之后台湾农业也因此受到冲击。在周杰伦等老一批艺人风头过去后台湾娱乐产业迄今为止也再未重现昔日的辉煌。唯一剩下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看来还依然强劲,但实际上也已出现了一些疲软乏力的征兆迹象。台湾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高度依赖于美国的设备技术支持。
近年来台独势力的搅动造成两岸关系的紧张。一方面祖国大陆为惩治台独势力减少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国际资本鉴于两岸紧张关系纷纷开始考虑撤出台湾。美国也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虎视眈眈。在各方面的封锁控制下台湾经济就此蒙上了阴影。1991年台湾的GDP超过了1800亿美元,而当时大陆的GDP只有4000亿美元。换句话说台湾以一个省的体量创造了相当于中国大陆45%的GDP规模。
可如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七个省的GDP都已超过台湾。很多去过台湾的人可能都觉得台湾的街道显得有些老旧。事实上近些年来台湾的发展确实不如大陆迅速,但如果我们就此认为台湾经济已彻底衰败也是不客观的。2021年台湾省的人均GDP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次于澳门和香港。台湾各市县中最富裕的新竹市人均月薪约为10700元,最穷的嘉义县人均月薪约为6800元。
台湾省工业城市分布在西部平原?
台湾省的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是:大多分布在西部平原,且临海分布,因为台湾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因为西部平原地形平坦,适合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土壤肥沃,人口密集,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西部沿海多港口,有利于出口贸易。
台湾的天然气哪里来的?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美国,阿联酋,伊拉克和阿曼等
目前台湾原油进口来源国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美国,阿联酋,伊拉克和阿曼,其中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占比大约是30%左右,从科威特进口的原油占比大约是20%左右。
为什么美国大量进口罗非鱼?
罗非鱼在九几年的时候,我们这座并不适合养殖罗非鱼的北方城市也有很多人盲目的养殖,那时候很多城市都有不少的罗非鱼馆。记得一次去秦皇岛出差,就看见有装修很不错的罗非鱼馆。
不过罗非鱼在北方没有红火几年,近几年更是少有问津。不过罗非鱼在两广和海南养殖的却特别多,而且这些养殖场养殖的罗非鱼基本都以外贸出口为主。
罗非鱼虽然是外来引进的物种,但是它的适应性特别强,尤其是在温带的水域里生长的特别快。我父亲的一个战友退伍以后就是靠养殖罗非鱼而发家致富的。
为什么美国大量进口罗非鱼一,美国人吃鱼的习惯
好像很多欧美国家的人吃鱼都不喜欢吃带刺的鱼,我邻居的女儿在美国读书时,她父母去美国看她回来就说:“在美国吃螃蟹和一些鱼类真的特别便宜”,因为美国人没有中国这么博大精深的烹调技艺。他们吃鱼只会煎、炸和烤,根本没有我们这些花样百出的做法。罗非鱼养殖后的个头比较大,最主要的是它的肌间刺很少,这样比较适合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美国的饮食是快餐文化,也就是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烹制出食物,甚至食物的烹制时间都会计算的很准确,这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之所以成功的关键。而经过加工处理,在美国售价又不高的罗非鱼自然比较受普通美国人的喜爱了。二,出口的罗非鱼都是经过深加工的
养殖的罗非鱼都是经过深加工处理的,也就是去头去刺的处理,而且都是净肉出口。罗非鱼的加工出口在南方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可以说是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而美国的人工成本很高,加工罗非鱼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出口去的罗非鱼肉到了美国比美国自己本土的还要便宜,自然美国人喜欢选购中国出产的罗非鱼了。不光是美国人喜欢进口罗非鱼,很多欧洲国家也喜欢进口罗非鱼,毕竟这些国家的养殖成本和人工成本跟中国不能比,可能本土养殖的加上加工费都要比进口的贵不少,自然选择从中国进口罗非鱼了。有人给提供养殖和加工,而且价钱又不贵,并且能够保证长期的供应,加上美国也不是全都能够消费的起高档鱼类的,那么罗非鱼这种刺少而又价廉物美的来自中国的食材自然要受到美国人的欢迎了!这个就跟鲽鱼头和一些动物的下货,中国喜欢进口的原因一样。关于【台湾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和【台湾现阶段的经济怎么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