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辉主产什么农产品,河南什么地方种花生最多?
大家好,我是三农周哥,河南什么地方种花生最多,回答是:花生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而河南省一直以来就是花生种植和生产大省,目前是全国第一大花生生产地。据相关资料,2017年河南省种植有2000多万亩花生。其中,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的花生种植面积最大。
要说花生种植最多最有名的区县,还属远近闻名、人人知晓的驻马店正阳县。正阳县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和水分都很充足,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
正阳县种植了170万亩左右的花生,平均亩产300多公斤花生,年产量50多万吨,连续多年成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因此被授予了“中国花生之都”的称号。而“正阳花生”也被批准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商标远近闻名。
正阳县不仅花生种植面积大,花生品种也多样且优良。为了进一步改进花生的品质,并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正阳县还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推广新品种,并采取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花生的品质和产量,也带动了地方的经济规模化增长。
不仅如此,正阳县还围绕花生发展了相应的产业链条,比如乳制品行业、花生油行业等,使花生产业的链条多样化、品牌化,大大提高了当地花生的知名度。正阳县可谓是河南省花生种植地的一大典范地区。
不过除此之外,河南省其他市区也有种植有较大面积的花生,像邓州市、唐河县、汝南县等,每年种植面积也都在100万亩以上。
03073区号是哪里?
0373区号是河南新乡
新乡地理位置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豫北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新乡市总面积8629平方千米。总人口565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卫滨区,邮编:453000。代码:410700。区号:0373。拼音:Xinxiang Shi。重要的制造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市84位。现辖两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工区、小店工业区。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其中市区规划面积625平方公里,人口90万。
新乡有哪些特产?
新乡市特产介绍
原阳大米 原阳大米颗粒晶莹、软筋香甜、口感、质感均为一流的主要原因就是原阳大米是种在了经过黄河水淤平改良后的土地上.新乡小麦 新乡小麦是河南新乡的特产。新乡地处中原,占尽天时地利,政通人和,农业发达。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万亩,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和粮…辉县山楂 辉县市山楂种植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全国五大产地之一。辉县市地处豫晋接壤地区,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每年秋意渐浓,境内西北部山区的树木…封丘金银花 封丘金银花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对此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有明确记载。封丘金银花蕾粗长肥厚,色泽艳丽,药用…凤泉薄荷 新乡凤泉百姓自古就有饮用薄荷茶的习惯,民间传说中有关饮薄荷茶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地土地肥沃,泉水与地下深井水清澈甘甜,经我公司总经理…卫辉卫红花 红花,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草红花及红花草,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红花在卫辉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历史上卫辉府的红花、怀庆府的…新乡封丘芹菜 封丘芹菜是一种远近闻名的优质芹菜,生食脆而无渣,味浓、熟食则鲜香兼有,实为餐桌佳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新乡封丘芹菜 申…获嘉大白菜 获嘉大白菜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乾隆二十一年《获嘉县志》记载:“在获嘉种植的蔬之类为白菜、为菠菜、为芥菜、为芹菜、为苋菜、为葱、为…延津黑豆 延津县药黑豆原是当地家农土特产品,颇具盛名,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为了提高药黑豆产量,扩大出口,增加创汇,1978年延津县农…辉县柿子醋 辉县酿造柿子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70年前战国时期。相传,赵国名相蔺相如年轻求学时,教当地群众嫁接野生柿子,进行品种改良,酿…获嘉黑豆 嘉黑豆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名优特产,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作为主打的“丁村93-1”黑豆品种,子粒大而圆且有光泽,具…延津菠菜 延津菠菜延津县果蔬专业技术协会延津菠菜,古为朝廷贡品。据《延津县志》载:“菠菜来自西域颇棱国(今尼泊尔),远涉重洋,到此安家落户,…延津胡萝卜 延津县胡萝卜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代,尤以明朝万历年间作为贡品而名扬天下。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所产胡萝卜“个大、色鲜、味美、口感甜脆…延津小麦 延津小麦延津县金粒小麦协会延津小麦,河南省延津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延津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土、肥、水以及气候条…封丘树莓 封丘树莓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特产。封丘树莓果实大、口感好、产量高、无污染。2008年封丘县树莓被选进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成…青堆树莓 树莓又称覆盆子,具有“第三代水果之王”的美誉并有众多保健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青堆村经过8年努力,将树莓成功确立为一村一品…延津火烧 火烧是豫北地区独有的一种地方小吃,而延津火烧又是火烧家族中一枝独秀。延津火烧似烧饼而比烧饼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浑圆如饼、色如紫铜…获嘉饸饹条 传说是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相貌奇美,德才俱佳,下诏纳其为妃,苏妲己就由其兄嫂护送前往国都朝歌,途中路经获嘉,下榻于当地驿馆,妲…原阳黑米醋 黑米醋,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宾馆的宴席上,超市的货架上,百姓的餐桌上,到处都有黑米醋。如今,黑米醋也成了人们探亲访友,…原阳大杏 原阳大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素有“大杏之乡”美称。…河南省会为何在1954年迁往郑州?
提起河南的省会,现在咱们都知道是郑州,然而郑州这座城市开始成为河南省的省会,其实也不过才六十多年的时间罢了。
在这之前的千余年时光里,河南省省会的担当,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一直都是稳稳地落在开封,这座现今渐被世人所遗忘的古城身上。 早在1951年,当河南省级领导机关决定,请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迁移省会之时,当时的郑州无论从工业、商业、农业哪个方面来看,基础设施薄弱的它,跟原省会开封都难以相提并论,甚至连一旁的洛阳都比不上。
那么为何当时的决策者们,不惜耗费人力物力,非要坚持将省会由开封迁移到郑州去呢?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人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因素,地上悬河——黄河制约了开封未来的发展前景。开封地近汴水,相比关中、洛阳来讲,没有山河险要环绕,而五代、北宋的皇帝们当初之所以不顾四战之地的战略劣势,也要定都于此,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借助京杭大运河的便利,支撑超大城市对物资、粮食的巨额需求。 然而,人们享受这个位置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那就是这里同时还靠近黄河,而对于古代时期黄河的特点,大家也都知道,行动(河道)不稳定、脾气很暴躁(经常泛滥)。
北宋时期,这问题刚开始还没凸显出来,因为十二世纪之前,黄河主要泛滥的地方是华北大平原的北部,河道迁徙的起点在开封以北,对开封城影响不大。 但自打金军南下侵宋,利用黄河南行,开了黄河夺淮的新局面之后,开封附近便成为了黄河迁徙的新起点,黄河水患便频频出现在开封地区。
而随着后来周边河床的不断淤积,黄河渐渐形成高于城市的悬河局面,也让附近的老百姓们,整日生活得提心吊胆。 每次黄河泛滥,百姓生灵涂炭的同时,当时的统治者们也一直在寻思,开封这地方,是不是该降低一下地位了。 早在道光二十一年之时,道光帝其实就动过迁徙省会的念头。 当年,开封北十五里的张湾黄河大堤决口,河南、安徽五府二十三县受灾,泛滥的大水,更是一直围困了开封城,长达八个月之久。 百万生灵,困于泽国,面对如此危机的情况,道光帝给当时的河南巡抚牛鉴下旨,令其筹备迁徙省会事宜,然而,在当地士绅、官员的集体反对、呼吁之下,同时朝廷也顾忌迁徙耗费巨大,最终迁徙之事,不了了之。 然而,地势低洼的开封,自始至终并没有摆脱水患的威胁,这就使得新中国在考虑河南地域发展之时,对于这个中原核心的不安定因素,充满了担忧。
从自然条件来看,黄河制约着开封的发展前景,开封未来不如郑州,也成为了当时决策者们的一个共识。
其次,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当时的情况其实并不咋地1938年日军侵华之时,花园口决堤事件之后,黄河之水从花园口倾泻而下,在苏、豫、皖形成了一个大的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
当时人们形容黄泛区里的情形:
“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来,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
九年黄泛,给中原地区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重灾区开封。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来到开封,他健步走上了二十多米高的龙亭,手搭凉棚,极目眺望,看到了不远处的黄河大堤。
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
“来过开封的人都说这里风沙很大,这回我算是亲身领教了。远望黄河堤防是光秃秃的,铁塔周围也是光秃秃的,一出北城,沙丘比城墙还高,黄沙要把开封城吞没了。”
正是开封当年,被黄河决堤所连累,使得周边环境恶化,渐渐失去了省会城市应有的风采,因此,当年国家才会在考虑城市规划发展之时,更加青睐于新兴的郑州。
不过,让郑州最终取代开封的决定性因素,倒不仅仅是黄河的影响,毕竟经过水利治理,黄河水患这些年基本已经很少再听人提起了,环境恶化,通过足够的时间和人们的努力,也能够再次焕然一新。 真正让决策者们下决心迁徙省会的因素是——郑州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
铁路枢纽在清末时期,政府修筑京汉铁路之时,设计工程师们当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从哪儿跨越黄河天堑,按常理来讲,开封是河南省会,选择尉氏、朱仙镇到开封渡黄河到卫辉市,在合适不过。 但现场勘察发现,黄河自郑州花园口往下,河道迁徙不定,而且黄河比开封市区高出近十米,若是在开封建设跨河大桥,未来黄河泛滥,势必有冲毁桥面的风险。 因此,京汉铁路的路线,最终定在从许昌经长葛,新郑到郑州的路线。
谁都没有料到,这一小小位置偏移,最终改变了河南的交通格局,也为未来河南省会的迁移埋下了伏笔。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南京,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的津浦线,是当时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线路,而京汉——粤汉铁路的地理位置,相比津浦线来讲,政治重要性要低很多。 因此,这个时候的郑州虽然地处京汉、陇海交通枢纽,地段还没有好到让决策者想要迁移到这里的念头。 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政府定都北京,这就使得京汉线,成为了贯通南北最重要的线路,作为这条铁路的黄金枢纽——郑州,除了经济上的便利之外,政治上也自然获益良多。 1954年,时任河南省副主席的赵文甫就曾在留汴迁郑单位联席会议上讲话:
“把省领导机关迁到郑州,其意义主要是为了领导便利,因为郑州地处本省交通中心,有京汉、陇海两铁路交叉点,除南阳外,均在铁路线上,这是较开封好的地方……这是迁郑的唯一目的。”
当时在选择省会的时候,中央和河南省从政治方面考虑,就是要选一个最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从各方面条件综合考量来看,郑州相比开封,作为省会要更加适宜一些。
特别是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位置,可以使郑州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非常便利。
最后一个原因,时代的需要。共和国建立初期,国家建设重点在工业方面,相比矿产较为匮乏、农副产品为主的开封,矿产资源丰富的郑州显然更占优势。
在当时工业优先的思路之下,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城市自然要比一个饱受黄泛区侵害的老省会,要吸引人的多。
因此“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 9 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推动,最终也成为了河南省会向郑州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1954年10 月 30 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一级群众团体由汴迁郑,从此,郑州这个新兴工业城市便最终成为了河南省的新省会。
关于【河南卫辉主产什么农产品】和【河南什么地方种花生最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