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农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农产品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乌干达有什么农产品(苏丹是怎样一个国家)

时间:2023-09-06 作者:admin666ss 点击:11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乌干达有什么农产品】,以及【苏丹是怎样一个国家】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乌干达有什么农产品,苏丹是怎样一个国家?

5年前,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听同事说苏丹很穷,物价又贵,而且战乱不断,极不安全,因此去那里旅游的人少之又少。

由于公司有项目在苏丹,领导决定这次派我这个年轻人去历练一下,我也想看看苏丹的小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等到真要动身的那一天,看见母亲红红的眼睛噙满泪花,我心里有些发慌。

临出门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左叮咛右嘱咐,仿佛我这一去再也见不着似的。我安慰道:“儿子这么大了会管好自己的,我每天给您打一个电话报平安”,其实我知道,这是骗人的鬼话,苏丹很多地方信号太差,根本打不通。

从北京坐飞机,中间还转了一次机到多哈,然后才到达首都喀土穆,从飞机上俯瞰整个首都喀土穆,除了主干道,其余的道路均为土路。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早已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走出机场发现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有一段很长的路到处是垃圾横飞,居然没有一个清洁工打扫,在40多℃的高温下,这些垃圾发出阵阵恶臭,把我彻底熏清醒了。

不管你怎么行走,都不可避免从垃圾堆上踩过,因为垃圾实在太多了,路中间都有摆放,让人忍不住想呕吐。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苏丹的首都,一个国家的门面如此脏乱不堪,让人大跌眼镜!同事早给我打过预防针,说首都环境很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

我住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小旅馆,到的时候已经饥肠辘辘,拿出方便面,向老板讨了一瓶开水,有点不好意思,就准备买一瓶老干妈,一看价格吓了一跳,居然折合人民币要50元,又不好放回去,只好硬着头皮买下。

吃完泡面顺便到四周逛逛,汽车还是蛮多,不过都是低端的二手车,听同事说全市的红绿灯加一起也没有超过10个。

苏丹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呢?

苏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建立于2000年前,古代称之为努比亚,象征着富贵,是黄金的意思。然而却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地理位置: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东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拥有苏丹港出海口,北连利比亚、埃及、南接乌干达、扎伊尔、肯尼亚,西邻乍得、中非、东界埃塞俄比亚。尼罗河自南向北穿过苏丹全境,是苏丹人的母亲河。

人口和面积:拥有人口约为4668万,其中阿拉伯人为主,另外还有丁卡人、努比亚人、贝扎人、努埃尔人、阿赞德人、巴里人等。苏丹曾经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达到250万平方公里,自从2011年7月南苏丹分离独立,苏丹面积缩减至188.6万平方公里,由非洲国土面积第一大国变成了第三位。

气候条件:苏丹只有雨季和旱季,位于北纬8.45度和北回归线之间,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首都喀土穆被称为“世界火炉”,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最高温度可达到50℃,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可以烤熟鸡蛋。

经济状况:苏丹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几乎没有工业,盛产芝麻、棕榈油、棉花等农产品,其中芝麻的产量占全球的50%,中长绒棉的产量是全球第二,棕榈油排非洲第一大生产国,棉花是非洲第二大生产国。

1999年,苏丹石油开发取得突破进展,成为石油出口国,带动了经济发展,曾一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是好景不长,自南苏丹独立,带走原苏丹75%石油储量,不再拥有石油优势,再加上战乱频发,经济危机越发严重,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2021年,苏丹人均GDP为764美元,年收入不足6000元人民币。

在苏丹的所见所闻

1、物价方面

在苏丹,是用苏丹镑结算,100元人民币相当于6800苏丹镑。由于苏丹物资匮乏,许多物资依赖进口,物价堪比北欧,蔬菜、水果的价格令人咋舌。一斤洋葱要22元,一斤黄瓜17元,一斤西红柿28元,一斤苹果28元,一斤糖30元,一斤玉米面的价格最低也要11元。

如此高昂的物价,就是像我这种年收入7万的也觉得压力山大,更何况是苏丹人年收入不足6000元。当地人都不敢去超市商场购物,只能去物价低一些的露天市场或二手摊贩购买。

据说如今受武装冲突的影响,物价更是飞涨,黄瓜一斤涨到了27元,西红柿已经涨到了40元,菜市场的老板说,这么贵的菜,有时候还进不到货。

出入高级餐馆需要付小费,一般5~15苏丹镑,有些景点会要求给当地导游小费,大约10~20苏丹镑。

2、交通运输方面

苏丹交通实施可以说非常落后,公路除了几个城市中是沥青外,其他地方大都是土路和碎石路,遇到下雨不光是路特别难走,而且总是溅一身泥。

在苏丹,长途出行主要靠大巴,大巴基本上是从中国进口的二手车,价格并不便宜,从喀土穆到瓦德迈哈尼票价4500苏丹磅,从瓦德迈哈尼到加达里夫6300苏丹磅。

在苏丹有规定半夜不能行车,到了晚上12点要停在服务区,等到天亮才上路。苏丹公路狭窄,路况较差,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加上气候炎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短途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二手汽车和摩托车,由于交通信号灯较少,经常出现堵车的情况,在没有公路的地方,所有重物都是由骆驼或者驴车来驮运。

苏丹铁路大部分建于1930年之前,均为轨距1 067 mm的单线铁路。由于铁路既有线运行条件差,设备陈旧,长期缺乏养护维修,再加上受风沙的侵蚀和水流的冲刷,大部分趋于瘫痪状态。1870年英国人就在苏丹建了第一条铁路,早已沦为摆设,一年货运量不过区区几十万吨。

苏丹全国共有20多个机场,大部分飞往国外,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是全国最大的机场。苏丹有两个主要港口,一个是苏丹港,有100多年的历史,为苏丹第一大港口,另一个是萨瓦金港,它们都位于苏丹东部红海州。

3、住房情况

苏丹宾馆条件参差不齐,有的非常简陋,大部分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澡要到公厕;带独立卫浴的通常比普通要贵1000苏丹镑,每晚5000苏丹镑左右。

当地老百姓大部分是住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小屋里,非洲蛇多,冷不丁会有蛇来造访,你别去惹它,一会儿会溜走。蜥蜴、蟾蜍最为常见,躲在屋内某一个角落乘凉。屋顶上的鸟巢,每天叽叽喳喳唱着歌儿,也许动物爱好者会喜欢这样的生活。

4、医疗卫生水平问题

苏丹医疗卫生条件令人堪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苏丹全国有医护人员8万多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8张。为了改善苏丹医疗落后情况,我国陆续派遣37批医疗人员到当地边远乡镇地区进行援助,条件非常艰苦,不仅通信讯号很差,而且经常停水断电。

受条件制约,这里的村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看病,孕产妇也很少做检查,先天性畸形胎儿和胎死腹中的事情屡有发生。这里几乎没什么娱乐生活,我们的医疗队员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就是到不远处的尼罗河,坐上当地人的渡轮去看日落。

5、当地的风俗习惯

苏丹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既有白人,也有黑人,以阿拉伯白人居多,占总人口的70%,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部分人也会讲英语。苏丹有73%白人信奉伊斯兰教,16.7%的人信传统宗教。他们喜欢白颜色,认为白色是光明、幸福、纯洁的象征。

苏丹人与印度人一样,认为左手不干净,忌讳用左手传递食物或东西,他们还忌讳外国人随便与他们国家的女人交谈、握手或者接触。他们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风俗,挤牛奶是男人的事,如果有人看见女人挤牛奶,是莫大的耻辱,会被人看不起。

苏丹人不吃海鲜、虾、动物内脏,不过肝除外,他们招待贵宾往往会现杀羊取生羊肝盛情款待,他们当中的贝贾人鱼和蛋类都不爱吃,白白错过很多美味。

苏丹伊斯兰教徒禁止喝酒,一些虔诚的穆斯林滴酒不沾,也不准吃猪肉,不准使用猪制品。在苏丹人的认知里纹身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避邪,通常在手臂、身上,甚至脸上纹各种图案。

在贝鲁族民族,婚姻实行男嫁女娶,不能直接称呼女子姓名,男子嫁到女方家后,为了回避岳母,白天不得待在家中。而贝贾族女性地位和威信要高于男性。

苏丹男人虽然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男性往往选择只娶一个妻子。一方面多个老婆成本太高养不起,另一方面娶多个妻子,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必须平等对待,否则被视为违法行为。

6、不可错过的苏丹几个景点

苏丹在古代曾经是埃及王朝的一部分,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光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广袤的星空,交汇的尼罗河,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沙漠以及一个个宁静的小村庄,构成一幅幅美丽迷人的画卷。

① 苏丹小金字塔

苏丹金字塔位于首都喀土穆240余公里的沙漠中,始于公元前300年,是苏丹历史上著名的麦罗埃王朝的陵墓群。边长6~27米,虽不及埃及的金字塔高大,但数量却是埃及的近2倍,共有220座。非常遗憾的是很多金字塔被风化侵蚀,还有40多座遭人破坏,偷走了塔顶上的金银珠宝。

② 红海海滩

红海全长约2253千米,宽度过354千米,这里不仅可以观海,凭栏看日出日落,倚窗听潮涨潮退,而且还有许多刺激的潜海项目。因为常年游客稀少,尚未开发几乎完好无损,被认为是世界上首选的潜水度假天堂。

潜水不仅可以观看到美丽的珊瑚群、鲨鱼,而且还可水看到二战时的两艘沉船,船上装满了军火和战争物资清晰可见,如同置身于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实博物馆。

③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形成于250万年前,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横跨了苏丹等10个国家。沙丘覆盖了该沙漠四分之一的表面,尽管撒哈拉沙漠条件恶劣,但这里有500种植物物种在这里落地生长,有70种哺乳动物物种和90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

④ 苏丹国家博物馆

苏丹国家博物馆建立于1971,位于苏丹公园西侧,为一幢二层楼的白色建筑,展品主要展现了马尔代夫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历史,包括武器、宗教用品和生活用具等。一楼展出的主要是古埃及时期的文物,也有苏丹历史上尼罗河流域几个重要时期的文物;二楼展出的是古代基督教壁画。

⑤ 青、白尼罗河两河交汇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塔纳湖,全长680公里,它穿过塔纳湖呼啸而下。白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维多利亚湖,两河交汇称尼罗河,让人称奇的是两河汇合时泾渭分明,水色不相混,各自维持自己原本颜色,宛如两条热恋中分别已久的青白蛟龙,依偎在一起。

⑥ 苏丹港

苏丹港是苏丹最大的港口,英国人为了连接尼罗河和红海,1909年在苏丹建立而成。现在为苏丹进出红海的交通要道,也是苏丹依赖的进出口重要通道,承担全国95%的出口和90%的进口运输任务,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14个,岸线长2381m,最大水深12m。

苏丹为什么如此动乱?

联合国称苏丹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苏丹战乱,虽然也有来自外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源于内战,在苏丹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自1955年独立以来,苏丹一直内战不断,根源错综复杂,主要矛盾体现为南北冲突,其中包括因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差异激化的矛盾升级,石油等财富和资源利益分配的争夺。

另外还有与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存在领土争端,以人及西方等国家的外部干预。

1955年苏丹独立后,南部地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治权,爆发了第一次苏丹内战。这场内战持续了17年之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言而喻,使整个国家遭遇巨大创伤。

第二次苏丹内战从1983年开始,直到2005年才结束,仍然围绕南部地区试图争取更多的自治权和资源分配问题,这场战争更久,持续了22年。等于给刚喘口气的苏丹,又迎来当头一棒。

2007年德班武装冲突,主要发生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是反政府武装与苏丹政府之间的冲突,这场冲突实际上一直延续到今天,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

长期的战乱,耗尽了苏丹的大量资源财富,无数无辜平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使原本国力并不强的苏丹雪上加霜,人们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污染严重

据有关数据:苏丹每年因污染而死的人都在5万以上,这个国家的污染程度得有多恐怖?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会使一个国家的发展倒退,同时战带来污染也是极其可怕的,超出人的想象,在首都能看到水的地方都是黑到发臭的污水。

苏丹是非洲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83%的土地面积被沙化,水资源稀少,虽然占地面积大,却只占非洲地下水资源的0.04%。却要养活非洲3%的人口。

在苏丹每天都得排队买水,一桶水卖到接近50元人民币!年收入不到6000元的当地市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买!

虽然在中国的帮助下,修建了三座水电站,也就是100苏丹镑背面印着的那三座水电站,但仍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通货膨胀战争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再加上苏丹本身是一个落后的非洲农业国,而出口的农产品并不很赚钱;没有任何工业品出口,唯一能够赚取外汇的就是南苏丹地区的石油资源,但是自2011年南苏丹独立,失去了大部分石油资源,这一优势成为过去式。

另外,美国长达20年的对苏丹经济制裁,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写在最后

苏丹坐拥大海、沙漠、河流自然美丽风光,却依然贫困潦倒,常年位列联合国及各个组织援助名单的榜首。

近几年苏丹的旅游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带动了国家经济,可是最近再次爆发的动乱,会不会让这里的旅游业刚有点起色又重新回到原点呢?

由此可见,这个国家贫穷的最大根源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只有和平才会让这个国家彻底摆脱贫困,绽放出光芒!

中国从乌干达进口的农产品?

中国从乌干达进口商品主要类别包括:

①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

②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

③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

④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

⑤棉花;

⑥其他动物产品;

⑦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⑧活植物;茎、根;插花、簇叶;

⑨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

乌干达有什么农产品(苏丹是怎样一个国家) 热门话题

⑩橡胶及其制品。

如何爱上茶?

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作答!

在回答“如何爱上茶”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来聊聊茶的魅力,为何值得人们去喜爱?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哪户人家家里没有准备上一些茶?不管是自己喝还是用来招待客人。

茶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道具,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便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南方,很多大老板喜欢喝茶,请客户于茶室悠然品茶洽谈业务。此外朋友来家做客,一起喝茶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中国的饮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当然也有认为起源于周、秦汉等,而真正“茶”这个字从唐朝开始有的,之前是“荼”字,所以有了茶起源于唐代。在唐宋期间,煮茶非常盛行,茶与百姓之间紧密相连。

而近代,我国是产茶以及饮茶大国,茶叶品种丰富,大概有分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每种茶,制作工艺不同,滋味也相同。同时茶具有很多保健作用,多喝茶有益健康,可以降三高,可以减压,提高自身免疫力等等。

综上所述,茶真是一件宝贝,茶有太多优点,茶具有十足的魅力,因此,茶值得人们去喜爱。

我们再来说说,该如何爱上茶?

茶虽好,但是好像很多年轻人不怎么喜欢喝茶!那么该如何让这些不熟悉,不了解茶的人喜欢上喝茶?

这里小詹就大家一一道来:

改变喝茶观念,了解茶的品质与优点

年轻人不喜欢喝茶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觉得喝茶是老年人该做的事,和他们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气质不相符。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说年轻人只能和碳酸饮料,喝茶也可以成为流行。我们可以给年轻人讲喝茶的益处,喝茶可以养生。

特别是现如今年轻人,竞争压力大,经常熬夜工作,有时难免来一场酒局,结果就喝垮了身体,得不偿失。

所以少饮酒,少喝碳酸饮料,别忽视自己的健康,所以多喝茶,要对自己身体负责。总之要想让别人爱上喝茶,就先要改变他们对茶的误解。

给他们灌输正确的喝茶理念。然后期间让他们知道茶的优秀品质,茶具有哪些优点,让他们了解茶,这是第一步,了解之后才有后来慢慢爱上茶的可能。

多喝茶,多认识喝茶的朋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叫上几个好友一起来喝茶,这样喝茶的气氛就有了,那些第一次喝茶的人,或者不怎么喝茶的朋友,一旦他们融入到这么好的喝茶氛围中,想必他们也会对茶产生更浓的热爱之情。

有朋友将他们带入茶圈,广交好友,那么他们对茶的兴趣会再次提升,慢慢的就会爱上茶。

身边要有懂茶的朋友,更容易爱上茶

新入茶圈的朋友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买什么茶喝,买什么样的茶具来泡茶等等,此时身边有会喝茶的朋友那就再好不过,可以带着他一起喝茶,告诉他该买什么茶,比较经济实惠的同时品质还行的茶,不至于买错茶打击喝茶的信心,所以身边有茶友,可以让你更容易爱上茶。

畅谈茶文化,做快乐的喝茶人

喝茶不仅要获得味蕾上的享受,还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喝茶不仅要喝味道,还要能从茶中体会到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让不怎么喜欢喝茶的人慢慢喜欢上茶文化,喜欢聊茶文化,陶醉于茶文化,或许就能彻底爱上茶这个东西。喝茶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喝茶时几个好友可以尽情畅谈茶文化,不失为一件高雅之事。

好了,以上4点就是小詹关于“如何爱上茶”的浅薄见解。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茶知识。

更多精彩白茶知识,欢迎关注【小詹说茶】

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

先来看看一张埃及人口分布密度图:

埃及的人口分布基本上都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尼罗河三角洲,地中海南岸的马特鲁港周边、西奈半岛沿海、红海沿岸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埃及人口分布很有特点,总结出一句话:有水的地方才有人。

埃及国土大部分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干旱少水、荒无人烟,尼罗河沿岸和部分沿海地区聚集着1亿人口,拥挤不堪,90%的人口分布在10%的国土上。

埃及人口分布3D可视化之后更加立体形象:

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共性。既然如此,埃及何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腹地,制造更多的绿洲,迁徙部分人口过去,改善人口分布,缓解尼罗河沿岸土地压力?

埃及也想啊,但是操作起来就太难了。原因如下:

尼罗河流量太少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全长达到6670公里,但是尼罗河的流量实在是太小了。

全球主要河流径流量排名前25名不见尼罗河踪影。据统计,尼罗河径流量年平均只有890亿立方米,不到排名第25名多瑙河的一半。

尼罗河流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只在8—10月流量比较大,其它月份水流量太小,无法满足引水需求。

热带沙漠气候蒸发太快,沙漠地形渗透快

埃及大部分国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的笼罩下,降水量稀少,蒸发特别快。如果盲目的将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腹地,只会扩大水面面积,加剧蒸发速度,让本就稀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埃及大部分地质都是沙地,水下渗特别快,一边蒸发一边下渗,就算往沙漠腹地引水,可能还没到地方,已经干枯了。

上游还有筑坝拦水计划

尼罗河水资源是流经各国的重要争夺对象,上游的埃塞俄比亚和苏丹造坝计划让埃及惶惶不可终日。

埃塞俄比亚的复兴大坝控制了尼罗河的流量,基本就算掌握了埃及的命门。一旦交恶,埃及饮水都困难,更不要想着引水进沙漠造绿洲了。

如何解决尼罗河水流量少的困境呢?可以打造个非洲版的南水北调。

尼罗河年均径流量只有890亿立方米,流域内人口众多,水资源极度缺乏。而中非的刚果河年径流量13000亿立方米,是尼罗河的十几倍,大量的淡水资源却白白流入大海。

设想在刚果河上中游的基桑加尼(海拔415米)筑高坝,将部分河水分段提升,通过人工运河输送到艾伯特湖(湖面海拔615米),注入白尼罗河上游。假定每年输水2000亿立方米,只占刚果河入海总流量的六分之一,却使尼罗河水增加了2倍。

白尼罗河流域地势平缓,从朱巴到喀土穆直线距离超过1000公里,海拔高度只从500米降低到460米,区区40米,这里也是著名的萨德湿地所在。上游来水大幅增长,再在喀土穆修筑高坝拦蓄,整个尼罗河上游盆地将成为一个面积达60-8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淡水湖,由此整个东北非的气候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关于【乌干达有什么农产品】和【苏丹是怎样一个国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乌干达 农产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