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农产品大全在哪里,全国有哪些农产品?
北京 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大磨盘柿、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核桃。
上海 南汇水蜜桃、佘山兰笋、松江回鳃鲈、城隍庙五香豆、崇明金瓜、嘉定大白蒜、崇明水仙花、崇明大闸蟹、青浦茭白。
云南 云南山茶花、普洱茶、大理雪梨、苍山杜鹃花、竹荪、象牙芒果、无眼菠萝、宝珠梨、梅子、八角、黑木耳、松茸、三七、虫草、砂仁、云归、玫瑰大头菜。
上海的物产是什么?
上海特产丰富,品类众多,有南汇水蜜桃、三林糖酱瓜、佘山兰笋、松江回鳃鲈、枫泾西蹄、城隍庙五香豆、崇明金瓜、南桥乳腐、高桥松饼、嘉定大白蒜、嘉定竹刻、崇明水仙花、硕绣、兰印花布、张江腰菱、南翔小笼馒头、鼎日有福建肉松、新长发糖炒栗子、稻香村鸭肫肝,浦东三黄鸡等。
黄桃,又称黄肉桃,属于桃类的一种。从历史文献中可知,黄桃早在三、四千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已受到重视并人工栽培。到秦汉时期,已培育出各种品种,用古代毛桃嫁接出的金桃,延续繁衍成今天的黄桃种群。
据记载,上世纪20年代,奉贤就有青村、望海、三官、钱桥、泰日、滨海等乡镇开始种植黄肉桃种,总计种植面积百余亩。20世纪60年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奉贤黄桃进行了品种改良,成功地应用杂交育种技术,保留了多汁且甜浓的品质特征。至上世纪70年代,育成以“锦绣黄桃”为代表的鲜食与加工兼用的新品种,使奉贤黄桃独具特色。
奉贤黄桃是黄桃中的独特品种,为上海市奉贤区所特有,有“广,有“甜、大、圆、黄、香”等特色,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主要产区位于北纬30°53′〜31°09′,东经120°35′〜121°52′,全区面积688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都种植黄桃。到2008年,全区已栽植黄桃树1300多公顷。
奉贤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偏南,地处杭州湾,连接东海。土壤为沙质壤土,疏松肥沃,pH值为7.2〜7.8。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5.7℃,温度年际较差0.8〜1.6℃,常年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水量1174毫米,常年降水日为137天,常年日照时间为1932小时,属海洋性气候。由于临近东海,又多偏东风,系受海洋性季风控制,温、光、水、气等条件非常适合黄桃生长,产品优质、生态、安全等特色十分突出。
冬季是桃树越冬休眠期,也是奉贤地区气温最低时期。由于奉贤地处海湾与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受水体调节作用,一般冬季月际降雨量为40〜50毫米,平均气温在4〜6℃。按照奉贤黄桃冬季休眠期7.2℃以下累积低温830小时的生物学特征,奉贤区1月份前(含1月份)低温累计已达600小时,到2月份初800小时,冬季结束能达1100小时以上,且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致使奉贤黄桃具备越冬休眠生理所需的优越环境条件。
2010年4月20日,奉贤黄桃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奉贤黄桃成为奉贤区首个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保护范围为上海市奉贤区现辖行政区域。
大蒜头什么地方最好?
中国大蒜的主要产地: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济宁兖州的漕河镇、临沂市兰陵县、莱芜市、济南市商河县、东营市广饶县、聊城市茌平县、菏泽市成武县,潍坊市的安丘,江苏省邳州市5万公顷大蒜示范区、丰县、射阳县、太仓市,河北永年县、大名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仁东镇,河南省的沈丘县冯营乡、中牟县的贺兵马村及开封东部等县区,其中以杞县面积较广,祥符区东南大部及通许县北部区域也同样是大蒜产区,上海嘉定,安徽亳州市、来安县,四川温江区、彭州市,云南大理 陕西兴平市及新疆等地。
你们所在城市的地标是什么?
栈桥即青岛,这么说,可不是空口无凭。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栈桥又是人挤人,摩肩接踵。一段普通平常的石桥,缘何如此火爆?
如果,仅仅将栈桥看做一个景点,说实话不看也罢,没啥损失。栈桥真正的意义在于,她见证了整个青岛的历史,几乎是与青岛共同成长的一座建筑。无论是德国人、日本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在这里宣示其对这座城市的“主权”。可以说,每段桥身都是浓缩的青岛。
现在的栈桥,宁轻平和,经受了历史的大风大浪,如今的风吹浪打,更像是轻柔的摩挲。
德占早期的栈桥
时光回到1891年,两营清兵设防胶澳,青岛由此建置,仅仅不到两年之后,栈桥便出世。领兵建造的章高元不会料到,当时简陋的货运码头,会在日后成为一座城市的标识。
德占初期,桥上铺设了铁轨,方便运输物资。栈桥建成之后不几年,便成为了青岛屈辱历史的承受者、见证者。1897年,德军就是从栈桥登陆武力占领青岛;1914年,日本从崂山仰口登陆第一次占领青岛后,仍然在这座桥上举行阅兵式;1938年,日本兵登陆栈桥,再一次占领青岛……
上世纪30年代,回澜阁建成,从海上眺望栈桥。
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之前,栈桥迎来短暂的辉煌。1930年沈鸿烈市长重修栈桥,在南端增建了“个”字形防波堤。在“个”字形防波堤内,修建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为回澜阁。游人登上层阁,欣赏大海之气势,看浪花飞溅,哗然有声,往返冲击,因而在当时评定“青岛十景”时,“飞阁回澜”列为十景之首。至此,栈桥才成为青岛第一景观。
历史的伤痛和炮火没有摧毁栈桥。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怀着各种心情登临栈桥,并写下诗词文赋。
1915年,著名学者劳乃宣《海滨景歌》:海天万顷清光煦,沙堤千尺沿低树。斯须轩足登栈桥,直到沧波渐深处。
女作家苏雪林这样描述栈桥灯影:这座栈桥,位于青岛市中部之南海边沿,正当中山路的终点,笔直一条,伸入青岛湾,似一支银箭,射入碧芒的大海……栈桥两边立着两行白石柱,每一柱头,安设一盏水月灯,圆圆的,正像一轮乍自东方升起的淡黄色的月亮。
闻一多描述过栈桥的云:伸出海面的栈桥……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著名作家萧军记忆中的栈桥,却多了凄风苦雨、离愁别绪:栈桥风雨流亡夜,雪碎冰崩浪打礁!逋客生涯随去住,荆榛前路卜飘摇!
岁月阴霾被徐徐海风吹散,青岛终于色彩斑斓。解放后,栈桥与“码头”功能再见,虽然又经历了数次断桥之痛,但终于可以静享岁月的流淌,任潮起潮落,人来人往。
青岛人对栈桥的眷恋,更像是对“根”的追寻与尊崇。辅以文化的积淀,慢慢的,这种尊崇演化为城市的标识,并最终概念化:栈桥即青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