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如何影响农产品供给,有谁能解释为什么今年有些地方水果蔬菜价格普遍上涨?
最近这段时间,我国多地水果价格确实出现了持续上涨的局面。以我国广西地区为例,目前的苹果零售价高达7元每斤左右,甜瓜零售价高达6元每斤左右,西瓜售价3元/斤,香蕉超市零售价5.5元每斤。除了水果价格上涨之外,很多蔬菜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比如青椒、生姜、茄子、大蒜等价格也保持在较高的价格水平。
目前的这个月份里,正是各种水果蔬菜换季的中间时刻。对于普通种植的蔬菜而言,还没有大量上市,比如青椒、豆角、茄子等等。现在的青椒以及干辣椒价格都比较高,青椒目前市场零售价高达6元每斤左右,而豆角市场零售价也高达5元每斤左右。由于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很多居民也高呼消费压力大增,如今的蔬菜价格甚至比肉价还高,出现了“菜比肉贵”的局面。目前的水果蔬菜价格持续高涨,主要为我国市场供应相对偏紧的因素导致。
其次,由于目前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而且夏天也已经到来。人们对于水果蔬菜消费需求的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去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地水果蔬菜种植基地都受到了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其产量大幅度降低。以苹果为例,目前我国苹果供应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将近20%。而且今年新鲜苹果还没有大量上市,谁的库存苹果的逐渐减少,供应商也纷纷抬高了苹果的批发价格,最终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涨。
目前受我国非洲猪瘟持续影响,居民也正逐渐减少猪肉的消费量。从而纷纷从猪肉消费转移到其他肉类制品以及蔬菜当中,而且对目前很多蔬菜来说,大多是基地大棚温室种植的蔬菜,整体数量来看,依然比较少,因此,它没能持续供应我国目前庞大的蔬菜市场消费。个人预计,随着六七月份的到来,各种露天蔬菜也大量上市,到时价格预计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
如何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
农产品上行,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所谓的农产品上行,指的就是农村电商,确切的说就是农产品通过电商这个渠道,卖到有需求的消费者手中。它包含了三个关键词,“农产品”,“渠道”、“消费者”,下面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我来说下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
一、农产品
农产品作为供应链的第一环,它的品质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它的认可,以及以后回头率的问题,这就要求农民做好农产品的把关,不妨从下面几点入手:
选择优良的种子,良好的栽培技术,从根上先把农产品做好。
因地制宜,选择、挖掘适合自己本地土壤、气候特点的农产品,做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盲目跟风,这才是王道。譬如平度马家沟有块地方被挖掘出来适合种芹菜,芹菜种出来甜、脆,
那就大规模种植芹菜,做自己的品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烟台苹果、莱阳梨这些自不必多说,都是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农产品的典范。
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多利用先进的工作,多与外界沟通交流,譬如农业滴灌技术、防虫害技术、施肥技术等,实在不行大家联合起来花点钱聘个专业技术员指导指导。
二、渠道
渠道作为中间一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包含了物流渠道和信息渠道。
物流渠道好说,现在国内专业的物流、快递多的事,找家合作就行,关键是信息渠道,说白了就是宣传渠道,让人家怎么知道咱的产品好,对于这个目前国内可选择的渠道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农产品是大规模种植,品控做得好,标准也比较统一的话,可以考虑淘宝、京东这种大平台,这种平台流量大,出货量大,受众广,但是竞争也比较激烈,需要农产品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
如果农产品本身产量低,但是有自己的特点,这样的可以朝着小而美的方向发展,可以通过最近比较火的抖音段视频、微信朋友圈、头条等来进行社交传播,大家看看最近头条比较火的“巧妇9妹”,她家住的地方很偏僻,但人家及时跟上形式,通过头条短视频的形式,很好的推广了自己的农产品,同时也带动了真个县城经济的发展。
如果农产品自身价格较低,通过网络传播成本较高的话,可以考虑大家联合发展成立合作社,就地深加工,譬如大白菜可以搞腌制大白菜,胡萝卜搞胡萝卜干,柿子晒成柿子干,做成包装,这样既方便存储又提高了档次,不愁卖不出去。
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办法就是搞乡村旅游,譬如山东寿光是全国闻名的蔬菜基地,他们现在不光卖菜还搞蔬菜旅游,让大人领着孩子们来亲身体验怎么摘西红柿、西瓜、黄瓜等等,既增加了旅游收入也顺带把菜卖了出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消费者
消费者作为最后一环,他(她)们才是决定农产品上行成功与否的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现在中产阶级群体的大量崛起,他们逐渐成为了社会主流,在农产品消费中占据主要地位,他们更加注重物品的品质,要做好他们的工作,不妨通过下面几点来进行:
农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眼前可能费些人力、物力,但这才是长久之计,品牌的力量无需多言,多看看央视就知道了。
口碑营销。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现在这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世界里有点行不大通了,大家都在口碑营销你不营销能行吗?多利用下网络媒体、自媒体等进行口碑营销没错的。
消费者参与。通过让消费者免费品尝、到农产品基地亲自参与种植、收获都是很好的提高消费者认知度的办法。
当然最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才去干!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批发市场该不该背锅?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有着这几个阶层,当然不是说顶级商人,其实中小型的商人社会地位真的是已经够底了,我们就不要让他们背这个锅了吧。
在现在的农产品结构中,底层的农民我也呆过,中间的批发商俗称贩子我也做过。农民苦确实的,但如果说农产品价格低,这个不现实,农民的卖价基本上都已经是符合利润需求的。就是结合地租+人工+种子农药后的综合定价,如果未来没有这个价格的预期,都不会选择去种。农民的亏主要是吃在2个方面,一个是对未来农产品需求的研究不足,第二个是自然灾害以及虫害等引起的护理或者用药成本过高。导致当年不赚钱。如果长期不赚钱就会引发恶性循环,就是贷款种地,那真的是一年赚的钱全部交给金融体系了,只能维持个生活就不错了。
中间的批发商,也就是所说的“批发市场”这批人。他们的本意肯定是为了谋取差价,但是这个差价不是很好赚的,因为市场的行情不是自己能定的。只有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时候才会卖到高价。而且农产品一般保质期都很短,无法压货囤货,囤积产生最大的可能不是利润而是损耗。很多人做几年生意赚的钱,一笔亏损下来,眼巴巴的还不如当农民。
在现有的批发市场环节,其实充当的角色很关键。
1.他们起到一个粗选的作用。真正到了销售环节,好多人是不会挑的,或者没有分选刚刚出土的农产品的眼力。有很多外表看似不错的农产品,其实内部已经开始变坏了,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批发市场的人很多是农民出身,有病果虫菜的经验,他们可以进行第一步的粗选,把确实不好的农产品挡在了农产品销售体系以外。
2.他们起到一个垫资的作用。都说批发市场利润高,其实是有一定错误理解的。他们能收到的钱,很多不是马上结到的。如果供应商超,估计回款会在3个月,如果供应菜场终端,估计回款会在一个月,当然现金交易供应价格也会更便宜些。遇到下游合作商出事,拖欠货款,只能自己顶缸,因为农民那边的东西是现金白银收上来的。那么我们以2个月的回款率来考量这个现金成本,就是必须保持在10%以上利润才能持平。这里还不考虑人工和损耗。
另外讲一下农产品贸易里面的人工和损耗。现在工人工资很高不用说了,基本批发市场的熟工6000起步。我们不了解的损耗来自2个方面。
1.水分蒸发。因为批发环节的因素,都是8成熟采摘,甚至更低,这类果子的水分蒸发率是很高的。几天时间可能会下去10%甚至更。。
2.生鲜腐烂。在运输过程中搬运,存储,每一道都会增加坏单几率的。另外在收购的时候可能会收到有虫的,磕伤的等等。估计还会有5%左右的类似损耗
举个例子2.2一斤收回来的芒果,那么到市场时成本约到2.2/0.9(水分蒸发)+0.4(物流费用)=2.84一斤。那么这些果子拉回来会做分选处理,2.84/0.95(坏果几率)+0.2(人工成本)=3.2元/斤。这里面我们没有计算因为交易或者市场行情而产生的损耗了,按我们的经验,这个价格差不多到3.4元/斤了,真正批发的成本。如果批发现结有利润的话,估计在3.7元/斤;如果有账期供货有利润的话,估计在4元/斤。
在很多时候,一些信息也会误导我们。我们经常比价是听说的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和批发市场的高价。算下来说批发市场好黑暗啊,赚我这么多钱。农产品不是电视机等标准品,其实新鲜度、品级、品相、甚至等级都会影响他的收购价格和批发价格。
我个人认为现有的农产品贸易环境下,大部分的批发市场还是具备很大意义的,他们承载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管从经验到资金,暂时很难被替代的。都说互联网改变农业,其实很大的作用在于传播的渠道,让信息更加透明,暂时并没有改变现有人工、损耗等各方面的成本。
为什么近几年一些农产品价格比较低迷?
农产品价格近年来的不断下跌,总体来说还是由于整体供求关系影响的。以问题中的苹果为例,我家也是种苹果的。近几年来,价格一直不景气,村民们已经开始对中苹果失去了信心。因为苹果的生长周期最长,投入成本最多,到头来价格却最低。
影响苹果价格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苹果质量的参差不齐。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转变成了消费者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而多样化的特色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还是比较紧缺的。
再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逐步升级,有以前追求高大美的商品转向健康食品的消费。以我家苹果为例。我家的苹果今年全部是由我在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在通过网络销售的过程中,我可以向客户朋友们介绍苹果生长的一些特性,以及怎样的苹果才是最健康最好的苹果。还会想客户朋友们说明什么样的苹果才是一个健康的苹果,才是一个对身体有利的苹果。而不是像平时一样,他们去追寻一些漂亮的苹果,一直以为漂亮的就是好的。
正如我这张宣传单所写的,不清洗不打蜡,原生态太阳晒足八个月的苹果,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苹果。这也是今年为什么我家的苹果能够在其他家没有卖的时候已经卖完了。
最后我想在这里说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转变,已经升级。农产品生产者要生产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不能依靠以前的一位追求产量大。到现在船量是大了,但是这两场消费者对产品不认可,到头来还是卖不掉。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拉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对产品更加有了解,让消费者对生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知晓,让消费者参与到生产中来,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有信心,才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依赖性。这样的产品才不愁卖。
关于【价格如何影响农产品供给】和【有谁能解释为什么今年有些地方水果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