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终将青春”
原始标题:
吴怡:为生态环境保驾不懈怠
“环保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体系,涵盖了包括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以及大量工程和经济学知识在内的大范围。”。8月5日,回顾12年来在环保行业的工作,今年40岁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所副所长吴怡总是严谨而热情,“作为环保科研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1999年,17岁的吴怡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本科,主修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习期间,他先后在成都化工厂、成都污水处理厂等地实习。2010年博士毕业后,吴怡毅然选择环保行业,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理处理和水土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应急专家,工作以来,吴怡先后参与环境应急事件处理20多次。2021年1月,嘉陵江川陕境断面水质出现铊浓度超标水,吴怡又连夜从成都赶赴广元,牵头编制广元市西湾水厂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组织水厂实施低压供水和原水微污染净化工程,开展微污染水体减污实验投入氧化剂,用絮凝剂净化水质,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苦心为河除膏药
传统的磷化工主要通过硫酸浸出湿法工艺处理磷矿,该工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副产品石膏之一,量大,处理成本高,一般以大量废弃、大量堆积为主。过去,磷石膏在四川长江经济带河流两岸长期沉积,造成了较大污染。
刚开始研究时,吴怡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位同事曾说:“我已经做了一年的实验,但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把它装到安全的地方。”。
“不可能,我们肯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吴怡坚定地说。
功夫不输有心人,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实践,吴怡和同事们终于自主形成了磷石膏渣场污染控制,磷石膏在线快速稳定,磷石膏去除氟磷和结晶分离控制我们开发了许多全过程集的关键技术,如分质晶体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我们现在正在逐步解决磷石膏的沉积问题,现在新产生的磷石膏,不沉积就转化成石膏粉或水泥凝固抑制剂来利用,现有的磷石膏沉积体,可以作为建材来利用。”吴怡说。
“创新要勇于实践,没有实践,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吴怡说,进行科研,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时刻学习,充实自己的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