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用父母手机充值网游的事件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时有发生。家长向游戏平台要求退款时,经常会遇到“举证难”“退款难”等问题。父母如何证明孩子用父母的信息充值?目前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有哪些限制?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云给家长们提了一些建议。
1.父母如何证明未成年人用父母的信息给网游充值?
所以在退款的时候,父母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证明未成年人有冒用父母身份的行为。
第一,可以说明产品的消费群体。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消费者。比如游戏是射击游戏,但是家长是一个对它不感兴趣的中年妇女,游戏更符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
第二,可以从用户的注册信息入手。用户会在游戏中设置账号密码,秘密安全问题等等。有些未成年人的账号密码里有他的姓名首字母,出生日期,说明账号是未成年人控制的。
第三,可以采取当事人自述的形式。比如家长发现未成年人有充值行为后,要求未成年人写反省书悔过书,由未成年人自己陈述。
第四,可以结合游戏中的行为特征和充值特征。在很多场景下,未成年人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使用父母的手机在家玩游戏,游戏时间和充值行为集中。另外,未成年人通常会在游戏中添加一些好友。这些朋友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在学校的同学,也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认识的同龄人。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证明游戏账号是未成年人使用的。
2.游戏平台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防沉迷措施?
李云:现在很多游戏平台都会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游戏行为,根据账号在游戏中的行为特征判断该账号是否涉嫌未成年人账号,并在登录和支付方面进行特殊验证,比如弹出人脸识别界面。
在某些情况下,游戏公司的人脸验证可能会被绕过。比如孩子用手机告诉父母,我就给父母拍一张。拍照的时候可能通过了父母的人脸验证。所以现在一些头部游戏公司也在升级,在登录和支付环节设置语音播报,比如“充值成功多少钱了”。这种情况下,家长会立刻认可孩子的充值行为。
目前,对未成年人的认证和保护一直在改善。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有偿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不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累计充值不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用户,单笔充值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0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超过人民币400元”。因此,目前国家层面对未成年人充值行为有明确的限制。
另外,在个别游戏中,不仅未成年人充值受到限制,成年人充值也受到限制。现在很多成年人玩游戏都会冲动消费。比如有的游戏会有“十连抽”,但是“十连抽”之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角色或者道具,玩家可能一下子就在十个“十连抽”上花了几千万。个别游戏公司会注意到成年人的日常充值,可能会限制金额。
3.对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什么建议?
发表评论